践行责任教育 追求卓越发展(第八稿)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5.9—2018.8)
合肥三十二中自2012年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以来,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全面改革高考形式、内容和招生录取机制。因此,依据学校历史、现实情况,结合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这两大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1958年建校,南临滨湖新区,北接合肥老城区,学校占地面积78亩。2001年,学校申办成为合肥市首家公办寄宿制高中;2008年,成为合肥市示范高中;2010年,学校划转包河区,在从“全省教育第一大区迈向教育第一强区”的行动中,包河区委、区政府、教体局经过多次论证,结合《包河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确立了合肥三十二中2011年7月初高中分离,争创包河区第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2012年12月,学校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
学校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50人;在校学生1649人,共36个教学班,规划42个建制班。
类别 |
政治面貌 |
性别 |
年龄结构 |
|||||
教职工 |
党员 |
民主 |
男 |
女 |
35周岁 |
36-45 |
46-54 |
55周 |
124 |
55 |
9 |
52 |
72 |
39 |
49 |
33 |
3 |
比例 |
44.4% |
7.3% |
41.9% |
58.1% |
31.5% |
39.5% |
26.6% |
2.4% |
学历 |
专技结构 |
优秀骨干教师 |
||||||
研究生 |
本科 |
大专 |
中高 |
中一 |
中二 |
省级 |
市级 |
区级 |
13 |
107 |
4 |
47 |
50 |
23 |
1 |
6 |
20 |
10.5% |
86.3% |
3.2% |
37.9% |
40.3% |
18.5% |
0.8% |
4.8% |
16.1% |
校园内规划科学,设施完善,错落有致的馆舍与葱茏蔽阴的翠绿交相辉映,恬静雅致的环境与严谨浓厚的学风相得益彰。
学校面积 |
建筑物面积共28330 m2 |
|||
52260 m2 |
北教学楼 |
南教学楼 |
科技楼及办公楼 |
学生公寓及食堂 |
6592 m2 |
6306 m2 |
5995 m2 |
9437 m2 |
|
各功能室 |
||||
理化生实验室 |
计算机室 |
音乐教室 |
舞蹈形体室 |
图南书院 |
1230 m2 |
410 m2 |
200 m2 |
110 m2 |
482 m2 |
美术教室 |
地理教室 |
历史教室 |
通用教室 |
录播教室 |
109 m2 |
109 m2 |
109 m2 |
218 m2 |
124 m2 |
近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各方面工作均取得理想成绩,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花园式学校、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合肥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学校获得“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国家二等奖,并多次获得合肥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二等奖及包河区“教学质量突出奖”、“教育科研成果奖”、“德育先进成果奖”、“社团建设成果奖”等奖项。
(二)发展优势
1.政府支持,大力推进。作为包河区第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在设施投资、教师资源、政策支持、人文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2年至今,包河区政府在学校投入基建及设备方面的资金4700多万,同时将学校的发展写入《包河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些都为三十二中近几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制度保障,办学规范。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能创校、以勤持校、以绩强校、科研兴校”的管理理念,强化部门、年级组、班级的全局意识、全员意识、民主意识,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已基本形成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能体现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管理走向,也有效保证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依章进行、按规运作。省教育厅在对学校进行省级示范高中评估时认为,学校的制度管理与文化引领的策略是学校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区教体局在开展“一日常规”督导活动时,对三十二中的制度管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3.责任课堂,成效显著。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力打造责任课堂。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优秀率均逐年提升,各学科一次性通过率均达99.5%以上,学校高考本科达线率也稳步提升,位居合肥市同类示范高中前列,并于2014年获得合肥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的表彰。
4.质量提升,教师发展。2014年9月,在教体局的领导与支持下,学校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形成了政府部门保障(教体局),科研部门支持(市教研室),优质学校引领(合肥一中),全体教师参与(合肥32中)的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教学研究模式。通过听课、磨课、研讨、交流等形式,对学科组教科研活动进行规划、指导、监督、评价,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实现学校总体教学质量提升。近两年,学校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目前拥有市、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优秀教师、教坛新星27位,这些老师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5.文化立校,思想育人。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升华为“责任教育”,并将“责任”定为学校文化建设主题。2012年,学校有幸成为包河区第一批文化建设试点校,在北师大文化建设团队指导下,提炼出“责任践行教育大爱”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一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学校的文化建设初显成效,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等初步形成,并具有一定特色。
(三)发展挑战
1.学校管理效能不高。以管理文化理念为指导的学校制度建设并体现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发展目标、运行效度等还不够明显;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管理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执行力、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2.师资结构有待优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师资队伍的代际更替尚未形成平稳的过渡曲线,前有优秀教师不断被调动到兄弟学校,后有区域调整使学校学科结构产生不平衡。特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和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偏低,这制约了课程改革、校本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如何不断培养骨干教师,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师梯队,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高要求健全完善管理体制,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挑战。
3.课程开发存在同质化倾向。学校一直在努力尝试建立学校课程体系,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依然不足,拓展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偏低;课程自主选修、研究性学习的学分管理与考核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尤其是面临新高考的改革,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形成凸现学校特色的课程规划并实施,继而培养出富有个性特质的学生,将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
4.生源及家庭教育背景的影响。学校高中录取为第二批次,缺少优质生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影响了高中学业成绩的提升。学校同时对近三年的生源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与孩子沟通偏少,家庭教育相对滞后。
5.环境的文化内涵有待提升。学校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近年来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一方面,学校环境的文化内涵尚显不足,需要系统思考环境文化理念下学校外在的物质环境和内在的人际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校外在的物质环境与内在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学校的发展,班级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活动场地、公共空间的短缺,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新高考的改革对学校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重大的机遇。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选择性与多样性”,学校能否根据新高考考试科目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安排;校本选修课程能否作为必修、选修课程的拓展延伸;怎样建立与选课相适应的,并能解决好行政班与走班之间关系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新形势下,师资调配、教室利用、课程配置,课时设置等,都对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挑战。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高考改革让各类学校同时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使得追赶甚至超越成为可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必然影响中学的行为模式,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录取模式将会引导基础教育彻底从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回归教育的本质,并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学校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责任教育——责任践行教育大爱
“责任教育”具有三重文化内涵:一是责任文化所体现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最终体现为一种“有温度、自我发展、主动担当”的创新性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行为方式;二是责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化高中生的责任认知、强化责任意识、最终落实责任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三是在责任文化的滋养中,凝聚人心,促进学校不断地从优秀走向卓越。
- 育人目标:培养有担当的人
从独立人格、到担当精神,责任教育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幸福。责任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发展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能力;培养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有效教学能力。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发展品质,最终促进学校全体成员的福祉提升。
(三)校训:乐于坚守,勇于担当
坚守责任,担当挑起希望,精神内守,宁静致远,塑健全人格,育高深品德,促全面发展;坚守梦想,担当成就未来,志存高远,争做最好,以乐学而通广博,以自信而驰明天。
(四)校徽:合肥三十二中校徽主体部分由数字“3”“2”组成,与学校序号一致,同时也是合肥的纬度数。数字“合肥三十二”与上方圆点恰似一个奔跑的人,寓意合肥三十二中的学子们在奔跑中展现活力,在前行中体会成长,在合肥三十二中感受求学的幸福,富有极强的腾跃动感的构型,也象征着三十二中奔腾向上之精神。数字上方圆恰似太阳,象征着教育事业的神圣与光辉,同时也预示着莘莘学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整个校徽以绿色为主调,给人以宁静、稳健、广博,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视觉感。
- 学校发展目标
- 办学目标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办师生发展、成长的精神家园,社会认可的品牌高中。
(二)三年发展总体目标
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能创校、以勤持校、以绩强校、科研兴校”的管理理念,以精细化为手段提高管理实效,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打磨精细有致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三)教师发展目标
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团队。以培养专家型、科研型、高素质管理型教师为目标,铺设名师成长阶梯,培养一批省、市、区知名的骨干教师。
(四)学生发展目标
以“责任教育”为引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着力点,深化全体学生对于“责任”的认知和执行能力,培养有品格、有担当的高中毕业生。
- 学校发展重点项目与实施
(一)推行现代管理制度 实现精细道德领导
1.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目标,重新疏理学校管理流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民主、人文、网络化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年级部与各职能部门的扁平化管理,形成纵横交叉的管理模式。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树立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系统意识,成为管理变革中的领导者、建设者和服务者,从而将学校管理内化为一种文化。
2.项目实施
(1)完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
逐步修订完善《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岗位竞聘实施方案》《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班主任管理办法》《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拟定《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中层干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党派座谈会制度等。优化“绩效管理型评价” 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能充分发挥责任原则、激励原则、公平原则、竞争原则、奖惩原则。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的依法办学和教师的依法执教,有效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增强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激发教师的内在专业发展动力。
(2)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网络化管理
学校精心打造一个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领导团队,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执行力,提高其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系统意识,建立职责清晰、运作流畅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网络化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化管理,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实行控制与评价,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开发与之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师生评价系统、师生门禁考勤系统等,逐步实施“一卡通”智慧校园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学校管理提供参考。
(3)管理模式改进,尝试扁平化管理
逐步建立年级部与各职能部门的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管理重心下移,激活能动性和灵活性。一方面,学校通过处室管理级部或直接抓年级部,做到宏观调控,统筹帷幄;级部依据校长办公会议和行政会议的决定,制订本年级具体的目标、责任、任务和措施。另一方面,同一个级部在师资和生源上平行切开,分为两个组团,平行的两组团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进行评比,以评比形成竞争,以竞争促进提高。通过“双轨制动系统”的运行,更好地激活教师个体潜能,优化教师群体效应,促进工作高效动态开展。
3.推进计划
时间 |
策略与途径 |
达成标志 |
责任部门 |
2015.9 至2016.8 |
(1)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2}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制定并完善各项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3)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级部制管理,制定级部制管理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及考评细则。 |
(1)全体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及目标有明晰的认识并认可; (2)《合肥三十二中规章制度》汇编成册; (3)级部制管理初见成效。 |
办公室 工会 教务处 |
2016.9至 2017.8 |
(1)形成学校共同愿景;(2)探索科学、民主、人文、网络化的管理体系; (3)加强中层干部及级部制主任培训,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到管理队伍中。 |
(1)学校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师信任管理团队; (2)形成优秀后备干部人才库。
|
办公室 工会
|
2017.9至 2018.8 |
(1)适应高考改革,形成级部的组团,使学校扁平化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2)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让学校管理内化为学校文化。 |
(1)级部制管理日趋完善,成效显著; (2)学校管理文化特色鲜明,形成科学、民主、人文、网络化的管理体系。
|
办公室 教务处 |
(二)探索高考课程改革 建立有效课程体系
1.工作目标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强调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时间的可选择性,适应学生发展
多样化需求,力争在课程的系列化、校本化、国际化等方面有所突破,让师生充分享受课程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同时以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2. 项目实施
(1)基于高考改革,构建课程体系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学生的需求,要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依据基础、整合和拓展原则,探索并建立以模块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由内容相对独立且具内在逻辑关系的模块组成。同时,根据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实行双轨制课程:即以模块为单位实施课程和以学期为单位实施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依然按照传统学期学习课程,而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科技等学科课程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在两个学年内自主选择。借助“模块”的分层,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
(2)稳中求变,探索分层走班选课
编制《合肥三十二中课程手册》,通过《课程手册》系统介绍学校课程设置、学习要求、基本内容、学习时间、管理规章等等,为学生自我选择与规划的依据。并根据学生需求,制定“6选3”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分班。并制定《分层走班教学导师制》、《学生走班上课学习规范》、《走班班干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
2017年11月,历史、地理进行选课走班教学;
2018年2月,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走班;
2018年8月,高二年级根据选课分类分层组班;
2018年11月,高二年级分类分层教学,多数班级选科走班教学;2018级高一历史、地理进行选课走班教学;
(3)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信息化选课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及“一卡通”智慧校园项目,开发课程管理系统,及时更新课程信息;开发远程选课系统,完善学生选课管理;开发学生学业管理系统,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开发虚拟的网络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4)结合校情学情,开发校本课程模块
以拓展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为核心,建设一批富有特色与个性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诸如学科类课程、德育类课程、竞赛类课程、学养类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等校本课程模块;梳理已有的模块,选择优秀模块加以固化,编成教本和学本,加以改进,不断完善,形成由“课程纲要”、“教材学本”、“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构成的完整的“课程模块”模式,并强化课程内容、学习时间的可选择性,提供给学生多样性的学习资源。
(5)改变评价制度,实行学分与绩点相结合
实行学年学分制,以学分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时间,一般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成就积点反映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水平,并成为学校发放奖学金和优秀学生推荐的主要依据,同时以一定比例为免修某学科模块和研修竞赛模块的学生加分。
学校规定学生每个学年须取得的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学分的最低标准,同时强化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分析与指导,注重过程管理与多元化评价,建立包含“模块考试成绩”、“学生成长记录”和“特长认证制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特点,鼓励学生的特殊才能和表现,鼓励并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
- 推进计划
时间 |
策略与途径 |
达成标志 |
责任部门 |
2015.9 至2016.8 |
(1)组织教师学习新高考改革方案,依据学生现状与人生发展目标规划,编写新课程设置框架,初步探索构建基于新高考改革的课程体系,探索符合新高考改革需求的分层走班制度; (2)开发并构建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b:a;95C=u-- 转自张家塞乡中学 [www.zyzjs.com] --D%:CD :"
|
(1)制定《分层走班教学导师制》《学生走班上课学习规范》《走班班干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2)编制《合肥三十二中课程手册》,在高一年级选取一至两门学科试点分层走班教学; (3)初步形成诸如学科课程、德育课程、竞赛课程、学养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等校本课程模块。
|
教务处 |
2016.9至 2017.8 |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分层走班教学制度,扩大试点分层走班教学; (2)完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以选课走班形式全面开设校本选修课。 |
(1)完善分层走班制度; (2)初步形成信息化选课系统,在分层走班中开始尝试使用; (2)形成包括必修和选修在内的学校课程体系。 |
教务处 |
2017.9至 2018.8 |
(1)建立数字化课程选课系统,确定分层和走班教学模式; (2)建立学分与绩点相结合的学业评价制度。 |
(1)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推行分层和走班教学模式; (2)完善信息化选择课系统资源; (2)建立包含“模块考试成绩”、“学生成长记录”和“才能认证制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
教务处 |
(三)聚焦质量提升行动 打造精品名师队伍
1.工作目标
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课例研究为核心,探索符合三十二中特色的“责任课堂”模式,逐步完善“责任课堂”标准,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关注师德建设、关注教师培训,关注教师的研究、通过专业引领和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绩效考核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团队,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项目实施
(1)优化“质量提升行动”,打造高效教研模式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核心,构建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评价体系。整合教体局、市教研室、一中、三十二中四方力量,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助力、展示的舞台。制定并完善质量提升行动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教研专家工作职责》《本校学科组组长工作职责》和《学科教师工作职责》。
以质量提升行动为带动点,完善“学、考、研、评、赛”的教研模式,并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形成融合“研课、评课、微课、同课异构、微技术、论坛、案例” 等各种形式的研究模式。并建立健全教研活动评价体系,加强过程性质量检查与分析,注重教研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启动特色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2)完善校本培训机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坚持“课改、师训、教研三位一体”,不断完善学校校本培训的体制与机制,建设一批师训课程模块,形成专家、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为师训课程主体的、体现责任文化精髓的校本研修系列课程。并以培养专家型、科研型、高素质管理型教师为目标,铺设名师成长阶梯,成立部分学科“名师工作室”,出名牌教师、出品牌学科。
(3)关注教师发展过程,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积极探索和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操守的有效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注重个人反思、绩效分析、学生满意度相结合,注重形式多样与目标(促教师专业发展)明确相结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关注教师的日常表现、工作的过程和未来发展,关注教师的培训。并注和优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优化现有学生评价教师的量表。
3.推进计划
时间 |
策略与途径 |
达成标志 |
责任部门 |
2015.9 至2016.8 |
(1)关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完善“责任课堂”评价标准; (2)以质量提升行动为依托,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政府、市教研室、名校、普通高中 “四位一体”教学研究模式,初步建立符合课改新形式的教师评价机制。 |
(1)制定教师职业发展三年规划; (2)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提升行动。 |
教科室 教务处 |
2016.9至 2017.8 |
(1)关注高考改革,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结合选修课程,健全“责任课堂”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三十二中学科特点的“责任课堂”模式; (2)优化质量提升行动,同时逐步完善特色学科组和特色备课组的标准,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
(1)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责任课堂”模式和评价标准; (2)形成特色学科组和备课组标准; (3)教师课堂评比获奖数量、发表及获奖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
教科室 教务处 |
2017.9至 2018.8 |
(1)使学科组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培养出名牌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育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 (2)总结质量提升行动并加以辐射和推广,使评价能促进教师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的提升,彰显学校的特色。 |
(1)出名牌教师,省内乃至国的名师1—2名,合肥市有影响的名师5—10名,争取学校1/3教师成为包河区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或名师; (2)出品牌学科,即培植有相当影响的名学科,力争1—2个在全省产生影响品牌学科,合肥市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并在包河区及合肥市辐射与推广。 |
教科室
|
(四)责任引领学生成长 培养志存高远学子
1.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构建德育体系框架。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探索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打造各类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优秀的学生团队,不断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凝练自主、自律的学生文化。
2.项目实施
(1)促学生成长,完善责任教育体系
以“乐于坚守,勇于担当”的校训精神作为学校的核心育人目标,使之有机地融合于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之中。并按照引导为主、渗透为主、活动为主的原则,在各年级开展侧重点不同的责任教育,并与相关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重点开展“立身”教育活动;在高二年级,以担当教育为核心,重点开展“立行”教育活动;在高三年级,以前途理想教育为核心,重点开展“立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高中三年中通过引导进行责任体验,在践行中得到责任的升华,并逐步形成学校责任教育实践体系。
(2)以责任为引领,提升班级文化建设
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文化水平整体提升,学校组织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培训,建立必要的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估制度,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交流等,提高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与能力。同时将系统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围绕学校“责任教育”关键价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温馨教室建设为载体,培育班级价值文化;以班规建设为抓手打造班级制度文化;以班风养成为重点优化班级行为文化;以环境建设为抓手营造班级物质文化,建构富有班级特点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文化育人的作用。
(3)推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健全完善学生会等各级各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并通过定期例会、不定期培训、组织谈话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指导和业务能力提升,使之形成高效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积极开展各类由学生自行策划、自行设计、自身参与的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学生社团活动,并在现在社团基础上,打造精品、特色社团;积极指导与扶植学生参与校刊《32度视角》和校广播的编辑和出版,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
(4)进行生涯体验,指导学生规划未来
围绕以下4个核心问题做好学生生涯规划:职业性格分析: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兴趣分析:明确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技能分析:明确自己能够做什么;职业价值观分析:明确自己最看重什么。
一是开发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结合高中三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分别开展以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和职业生涯选择等为主题的有关生涯发展的基础性讲座。同时通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与个性,获得更高的自我认知,形成对教育、职业等合理的认识。预想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结构如下:
模块 |
类别 |
课程 |
主要内容 |
基础型 |
必修(高一、高二)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
自我认知、学习心理、人际交往、个性品质等 |
生涯发展系列讲座 |
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选择 |
||
选修(高二、高三) |
生涯规划课 |
生涯发展规划介绍;全面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世界;学业规划等 |
二是开展生涯发展团体活动,进行生涯体验。高一年级围绕“立志成才”进行学业规划、认识自我为主题开展活动,如三年学业规划展示、给毕业的自己写一封信。高二年级围绕“走近大学,选择自己的航线”,采用学长引领、专家指导与讲座、个人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大学以及专业,进行初步职业探索。高三年级围绕高考以及填报志愿,利用讲座、调研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同时进一步了解大学专业,合理的填报志愿。同时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假期实习、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认识自我,明确自我需求,体味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3.推进计划
时间 |
策略和途径 |
达成标志 |
责任部门 |
2015.9 至2016.8 |
|
|
政教处 团委 |
2016.9至 2017.8 |
(1)在主题月与活动月的基础上,使责任教育系列化、规范化; (2)推进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效指导完善学生自治,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3)在部分年级开设生涯教育课程。 |
(1)学生“责任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论坛,交流管理经验; (3)出现两至三个合肥市知名精品社团; (4)开设生涯教育必修课及选修课程。 |
政教处 团委 教务处 |
2017.9至 2018.8 |
|
(1)“责任教育”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学校发展特色,并进行推广; (2)编定较为完善的生涯教育校本教材。 |
政教处 教务处
|
(五)打造精细雅致校园 凸显校园文化内涵
1.工作目标
提炼学校文化元素,把学校文化传统和校园内自然气息整合在一起,赋予校园环境以文化的特质和教育的意识,建设一个“精细有致、温暖大气”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巨大的教育功效。
2.项目实施
(1)构建安全防护网络,建设平安校园
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预案,完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增加校园安全监控,做到24小时全方位监控,发动全校师生与家长参与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并构建学校安全防护网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建立标识系统,展现学校文化
完善学校的VI设计,以立意和创意树立学校的视觉形象,并通过小景观的营造,增加学校环境文化气息。通过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给道路楼宇命名,也借此提升全校师生对环境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在校园的不同区域设计建造不同形式和内涵的教师与学生成就墙,激励师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生动的校园氛围。
(3)改善公共空间,拓展师生活动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建造温馨、轻松的学生休憩园和自修教室,时时处处给学生营造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和健康的空间。创设优良的办公和学习环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体现着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3.推进计划
时间 |
策略与途径 |
达成标志 |
责任部门 |
2015.9 至2016.8 |
(1)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安全防范规章制度;
(3)推进学校体育馆的筹备工作。
|
(1)安全防范网络初步构建; (2)学校的标识系统建成; (3)推进体育馆的设计招标。 |
总务处 保卫科 |
2016.9至 2017.8 |
(2)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3)改善学校公共空间,增加学校文化气息,设计建造学生成就墙; (4)加快综合体育馆的建设。 |
(1)体育馆外部建设完成。 (2)教师的办公场所美化;各教室功能作用拓展,每个班级建立阅读角; (3)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成; (4)学生寝室文化初步建成。 |
总务处 保卫科 |
2017.9至 2018.8 |
(1)调整学校绿化,增设校园景点,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加强体育馆的功能建设,拟定体育馆的管理制度,开辟专用活动场所。 |
(1)建成优美校园环境,校园安全、有序、和谐; (2)建立体育馆使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体育馆的功能。 |
总务处 保卫科 |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支持
(一)组织保障与支持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的领导小组。
2.成立以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政工、教师代表以及家长代表参加的督导小组,进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督导检查、考评。
3.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室、政教处、团委、总务等部门密切配合,促使学校发展规划科学、符合校情,以利于落到实处。
4.学校发展规划的公布实施及变更调整须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
(二)专业保障与支持
1.学校聘请高校专家作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指导专家,同时积极争取省、市、区相关教育专家的指导。
2.全体教职员工应不断加强学习,加强培训,使教师与学校成为牢固命运发展共同体。
3.学校适时召开学校发展过程出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座谈、研讨会。
(三)物质保障与支持
1.规划落实、目标达成需要相应经费作支撑,必要硬件和经费投入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
2.学校未来三年的预算原则上依据本规划项目所需经费进行申报。
(四)政策保障与支持
1.学校教代会通过的学校发展规划上报区教体局,经批准后实施。
2.规划中涉及的学校硬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发展项目等需要得到区教育体育局政策保障,需要教体局有关部门在工作中给与支持。
(五)媒体保障与支持
1.利用学校橱窗、电子显示屏、网站、校报等各种宣传阵地宣介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2.与《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包河教育》等主流媒体实时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展示学校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