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来源: 作者:合肥三十二中 日期:2013-12-03 阅读:48601次
一、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将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转发,请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要求
(一)备课
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备课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掌握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了解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具体内容,把思想道德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
备课要了解和研究学情
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记录、作业、考试成绩和个别谈话等多种途径(新生通过学籍档案或摸底测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个性品质差异等,努力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教学。
备课要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
要按照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自身教学特点、教学设备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努力体现教学改革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思考,多动手练;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等生的拔尖工作。
备课要跟踪最新的现代教育信息
处在信息时代,必须注意最新的现代教育信息的收集和利用。除了阅读各类期刊、报纸外,要立足现有设备,尽量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光盘的作用,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要制定的三种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在学期开始之前订出来,其内容包括:本学期教学总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进度表(按周次填写),重要教学活动,以及有关教学改革的内容等。
单元(章节)教学计划
单元(章节)教学计划应在每单元(章节)教学之前制订,其内容包括:本单元(章节)的教学目的、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划分,教材重点难点,各课时的类型、教学方法、有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还要通盘考虑本单元(章节)的演示、实验操作及学生技能技巧训练等内容。
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教案)内容包括课题或节次,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教材重点难点、授课类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具、课堂练习和作业等。提倡每节课后在教案上写教学后记。教案还要注明班级和授课日期。
教师必须每节课都要写教案。对于练习课、复习课、作文指导课、实验课、实习课和活动课也要写出相应的教案。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写简案,其他老师应写详案。简案应包含基本格式和教学主要内容,能反映教学主要过程,不可过于简单。
教案的书写要规范,要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更不允许抄袭别人教案。
课时计划(教案)以提前一周制订为宜。
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1)学校按学科分年级(学段)成立教研组,有条件的教研组可成立年级备课组。年级备课组要做到对每一单元(章节)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记录可查。
(2)集体备课侧重讨论同年级、同教材老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方面保持基本一致的问题,研究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交流最新的教改或考试信息等。个人备课应侧重钻研教材、吃透课本,根据所教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学期教学计划、单元(章节)教学计划以及重要的教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出。
(二)上课
1、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正确,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重点要突出,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课堂教学要体现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既要备、教一致,反对随心所欲,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内容与进度。
2、严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私自调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看堂、代课。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一般不得拖堂。
教师上课时不抽烟,不坐讲,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废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随便离开课堂,不得把寻呼机、手机带进课堂。
教师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教态自然,板书工整规范,语言准确、清晰、生动,要讲普通话(英语课要尽量用外语组织教学)。
要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情况。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进行教育,但方式方法要注意,尽量避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体罚和侮辱学生。课内发生的事情由授课教师负责处理,不要推给班主任。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工作。
3、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要处理好学习、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又要反对不顾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条件而机械地照搬照套,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把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要处理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努力使师生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讲练关系,坚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联系的时间,不要满堂灌;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除了进一步发挥现有的投影、幻灯、录像设备的作用外,要认真学习、尽快熟悉和学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要积极探索、大胆运用、及时总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要注意探索、总结、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应用。
(三)作业
1、作业的布置
作业的内容要科学,目的要明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本的要求,不要随意增加和删除大纲、教材中对学生的联系要求。作业的安排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利于掌握自学方法。要注意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
作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一是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作文、绘图等;二是口头作业,如朗读、阅读、背诵等;三是实践活动作业,如调查、访问、测量、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
作业份量要适当,作业时间要控制,根据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不超过30分钟,四、五年级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
作业的布置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作业有所区别,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可提供必做和选做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反对用机械的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严禁以抄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
2、作业的批改
要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工作,批改和讲评要及时,书面作业的批改方式以教师全面批改为主,非全面批改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指导,让学生及时知道答案,得到快速反馈,绝不能放任自流。
作业批改要正确,批改符号要统一,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批语不要覆盖学生字迹。作文的批改要仔细,错字、错句要及时订正。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也要及时批改。
对作业中普遍的、突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讲评。对作业中个别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或面批。讲评中要强调书面作业的规范化。
(四)辅导
1、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它包括答题、补缺补漏、个别指导优秀生和后进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等。
2、课外辅导要坚持个别性,以个别辅导为主,不带普遍性的问题不要用大课形式,而应采取个别方式进行。
课外辅导要加强针对性,针对学生差异和存在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专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充分地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补缺补差,加强学法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困难多的学生是课外辅导的重要对象,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课外辅导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关注。
3、提倡校内辅导,及时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进行,不能利用辅导时间上新课,不得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
4、从本校和学生实际出发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努力做到内容、场地、人员、器材四落实,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活动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计划要求,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兴趣、发展专长为重点。活动中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主,教师给予指导、帮助、不包办代替。
(五)考核
1、考核的科目和形式
(1)凡课程计划规定开设的学科都要对学生的学校效果进行考核。中小学都要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非升学考试科目的考核,中学要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2)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具体要求按各科教学大纲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执行,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和考试科目。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平时考核,可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操作、口试、笔试等多种方式在课内进行,不得增加课时,额外加重学生负担。
2、命题与阅卷
(1)考试命题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不出偏题、怪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命题不要脱离本校学生实际,要讲究试题的效度,不要片面追求区分度。
提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命题。
(2)要认真评阅试卷。阅卷实行流水作业。要统一评分标准,实事求是评定成绩,不打印象分和随意分。
3、成绩评定
(1)学期成绩评定要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2)考试成绩不得排队公布,对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快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要关注成绩不理想或有明显退步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差距,迎头赶上。
4、积极进行考核改革的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深入,给我们的考核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大胆思考、谨慎推进,及时总结这方面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认真进行学期总结
学期结束,每位教师对所承担的教学工作要进行认真总结,内容包括:本学期完成教学计划情况,教学的主要成绩和进步,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今后改进的设想和措施。
进行教学总结要有科学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假大空”,不搞“八股文”。进行教学总结要有改革精神,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法指导作为重点来总结,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开拓。
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要求
(一)预习
预习包括阶段性预习和课前预习。
1、阶段性预习指一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章节)开始学习前,对所学只是整体上的理解和把握。
阶段性预习一般采用浏览或读目录的方法,初步分析学习内容的结构与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单元(章节)分布情况等,做到对全书内容梗概有较清晰的印象,初步了解教材编排顺序及内在联系。
2、课前预习是上新课前对所学内容的预习,为上好一节课作必要的准备。
课前预习要在前一天完成作业以后通览教学教学内容,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复习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要试着确认本节的重、难点,找出听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前预习还要准备好上课需要的用具等物质准备。
课前预习提倡在预习本或书上作预习笔记,搞清预习内容的层次、要点、不懂的问题等,数学、物理、化学可列出涉及的定义、定律、定理、公式,语文、英语可列举出涉及的语法、关键词语、句子等,还可以尝试作些课后练习题,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二)上课
1、按时进入教室上课,准备好学习用品并保持安静,做好上课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2、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要勤于笔录、善于思考、敢于答问、勇于发问,既要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又不要因过于紧张、疲劳而影响学习。
3、回答老师提问要起立,要用普通话(英语课要尽量用英语),声音要响亮。向老师发问要先举手,经允许后起立发言。
要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自觉遵守自习课的纪律,保持安静,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轻声讨论。自习的内容以消化刚学过的内容、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复习旧课,预习第二天的课。注意利用自习课提高自学能力。
(三)作业
1、课后复习
(1)课后复习要及时,当天课当天复习,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2)课后复习要完整,查漏补缺,力求全面掌握当天学习的内容,做到日日清,段段清,不留空白。
(3)课后复习要讲究方法,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再三揣摩,弄清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点,使厚书变“薄”;还可以在学习某知识后,抛开直观材料,对所学内容回想和追忆;也可通过整理笔记,回顾、补充、完善所学内容,是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等等。
2、作业
(1)坚持先看书,后做习题。
(2)解答之前,要认真审题。
(3)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遇到困难,经思考若仍不懂,可主动请老师辅导或请同学讲解。
(4)书写工整,条理清楚,格式规范。
(5)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做完作业要仔细检查,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6)按时上交作业,发还后要认真阅读老师批语,及时订正错误。
(四)复习与考试
1、考前复习
(1)考前复习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老师复习计划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一个中、短期或中、长期复习计划。克服随意性、盲目性和“临时抱佛脚”等倾向。
(2)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阅读方法和记忆方法。
阅读教科书、课外参考书不要机械地读,而应注重理解。要根据阅读目的、对某学科已有的认识、该学科材料的难度控制阅读速度。
考前复习记忆要认真选择记忆内容,注重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记忆;要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组织与理解;要采取正确的记忆方法,如在首次复习之后的最短时间内重新投入复习。
2、考试
(1)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严禁作弊。
(2)调节好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努力克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
(3)掌握正确的作答方法,要认真审题,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答题时要在求准的基础上求快,要注意格式,保持卷面整洁。
3、总结
每次考试之后要进行认真的总结,既要找出学习中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还要总结考场作答的经验教训。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1、要养成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如:开始学习迅速、不拖延时间的习惯,心平气和、耐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不依赖老师(家长)的督促、不为外物分心的习惯等。
2、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己拟定自学计划,自己支配自学时间,提高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要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
要掌握在图书室、资料室查目录、找参考资料的方法;掌握利用书本上索引、目次、附录、插图等搜集参考资料的方法;掌握做笔记、写报告、绘图表的方法,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出来。有条件的同学要学会应用计算机和上网,掌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收集、整理、运用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
4、增强创新一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对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
1、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包括活动课、选修课在内的所有课程,不得随意停开或减少课时。
要为开设活动课可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学校财力、物力尽可能提供必要的器材、场地、时间,保证活动课的开设和课外活动的开展。
2、领导要转变作风,深入教学第一线。要经常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知道教师备课、共同研讨教学和教学改革问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教师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3、要加强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督促,每学期对备课情况、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要进行系统检查,时间一般于学期初、期中、期末,也可组织教师互查,检查结果要记录在案,检查情况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务处要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组织好交流和观摩。对上课制度的执行情况可采取巡课等方式检查。
4、教务处要认真搞好考试、考查的教务工作,要做好命题及试卷的保密工作,要严格纪律,保证考试、考查的真实性。要对全校考试情况作出分析总结,提出意见,指导今后教学工作。还要统一保存各学科平时成绩记录,期中、期末、毕业、升学考试成绩记录、试卷分析和样卷等。
5、要立足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在收集、整理、利用教育、教学信息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6、要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师队伍,45岁以下的教师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初步应用。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的条件,积极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