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来源:合肥三十二中 作者:合肥三十二中 日期:2012-05-28 阅读:31626次
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李泽云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既要使学生明白创作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活动,又要使学生明白阅读欣赏是一种情感的活动,因此不容忽视的是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从体情揣意、设置情点;以声传情,读出情味;诱导启发,创设情境等几方面进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生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欣赏是一种接受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好情感教育,在此我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提请揣意,设置情点
教材中作者思想情感有的是直抒胸臆,情动于衷;有的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是移情于景,情真意切。要做到“披文以入情”,教师钻研教材时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情感,并且把最初的感受和冲动保持下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潜在力量。当然这样的盛情应该是完全真实的。教学中虚伪的、矫揉造作的情感只能使学生感到反感,如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教学中扣住“一点两线”,即“最后一课”这一艺术构思的激情点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语言、举动、神态、心理这两条线,充分展示其爱国、痛恨侵略者的思想情感,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情感教育的任务。总之,教师要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观情调,捕捉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恰当设置情点,使学生在精心设置的情景中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以声传情,读出情味
教师的范读,特别是表情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它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引起他们思想情感的共鸣。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好朗读的基本技巧之外,还要细心品味教材的情感因素,要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性通过语言的声调抑扬顿挫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感染,并调动他们的激情。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在朗读时要细心揣摩作者与此诗那种悲恸欲绝的思想感情,去想象与总理永别时那撕人心肺的场面,再回忆总理一生奋斗的光辉业绩。在理解、体味中也注入了自己对周总理无比热爱、深沉怀念的感情,教师在朗读时,完全进入“角色”,学生完全被诗中情感打动,有的泣不成声。这样的朗读所产生的艺术力量,是由于教师在忠实再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做到了情真意切,缘情发声,以声传情。作品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相互融会、沟通,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叶圣陶先生说“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外,加上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应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解的了解,而且还是亲切的感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口诵有眼和心所不及的功力,它能给阅读欣赏者以强烈而鲜明的形象感受,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诱导启发,创设情境
情感教育是指教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文章时,通过情感的内化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内心感情体验的素质和水平,以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一切行为,包括教师教学情感,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教材的创作情感二者之间达到协调、交融。这就要求教师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中心环节,既发掘分布于作品各部分的情感因素,又唤醒学生记忆仓库里情感体验,使之相互对应起来,从而导致学生触景生情,缘情想象,进而产生“共鸣”的心理效应。为此,我们要抓住文眼,理清作者思路,对表情达意的关键句、段,进行相机诱导,适当点拨,为学生铺路搭桥;要适当补充和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点燃情感辐射的火花,为学生顺应作品乃至创新的意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去诱导,启发,点拨,创设情境,如朱自清的《背影》,在学生学习父亲“买桔”一段时,先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父亲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等自己长大成人,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呢?然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这时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所包含的浓浓父子情。
语文是人类的基础课程,它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我们要培养一代探索真理的人,就要既赋予他们雄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又要使他们拥有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感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